当前位置:首页  惠院人物

【喜迎十九大,当好引路人】(二):不负韶华 从教无悔

2017年09月30日浏览次数:2608设置

本网讯 每年的教师节表彰大会,有一群人总能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也总能赢得人们的特别掌声。他们看起来有点“苍老”,眼神里却透着无尽的智慧与光芒!他们,就是在校工作满25年、在教育战线工作满30年的老师们!


在校工作满25年教师代表访谈录:

副校长刘国栋:春风化雨育桃李 润物无声写春秋

面对记者的专访,刘国栋副校长首先回顾起了他执教岁月里与学生的深厚师生情:“95、96届部分学生是在校外租地办学,我骑自行车去上课,与学生们一起吃饭,得空了就走访学生们的宿舍,与他们打成一片。”在师生交流中,学生收获了优异的成绩、身心的健康、做人的道理;作为年轻老师收获的是教书育人的宝贵经验。如今,当年的学生们已经成为了东江流域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重要骨干力量,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刘副校长表示,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然后才是一名教育管理者。每年的6至9月份,自己都经历着“不舍与盼望——欣慰与喜悦——期待与憧憬”的心理变化:对相处四年的学生离开母校依依不舍,盼望着学生们能够早日成才;当往届毕业生在7、8月份回校聚会时,看到他们通过拼搏实现梦想、通过努力成就事业,又感到由衷的欣慰与喜悦;而当9月份新生入学,朝气蓬勃的新生即是学校朝气蓬勃的明天,又期待着新同学未来的表现。他寄语新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协调;要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交流能力与适应能力,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刘副校长希望,教师都应该有成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有老师”的意识,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教师对学生的付出,学生是能够体会到的。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负责,对教学严谨。

刘副校长认为,学校要实现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必须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服务地方、国际化办学、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等七方面作出更大努力,让惠州市民为我校的存在而自豪,让我校在惠州的屹立而自豪。同时,近年来,学校之所以能够在“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位居前列,之所以能够成为广东省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所以能够入选省市共建高校项目,获选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高校,声誉越来越好,社会评价越来越优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都是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师生辛勤努力、默默耕耘的结果。这些成果也为我校更长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要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勇于担当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改革中去,为理工科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黄雪娥(教师代表):心系学生,传授知识,播种希望

黄雪娥老师从1985年开始任教,后兼任教育管理工作,在我校供职至今。一方面,黄老师见证了学校从8个专业到现在52个专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学校也培养了黄老师,让她实现了从专科生到本科生、从本科生到硕士生的学历转变,从助教到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的职称转变。“我离不开学校,离不开我的学生”,黄老师说。

上讲台时,黄老师享受着与学生分享知识的喜悦、探讨问题的幸福。事实上,黄老师一方面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论文研究等要求特别严格,另一方面,对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等遇到困难时又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学生之所以敬爱着“娥姐”,是因为黄老师对她的学生总是投注了大量的精力,并以自己的教书育人、为人处事的方式默默地充当他们信任的引路人。黄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态、家庭情况,做到关注、关心、关爱学生。

从教多年来,黄老师对学校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如数家珍。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成果累累,不仅成功申报广东省转型试点高校,成功获批为广东省省市共建高校,今年暑假又获批为硕士学位建设立项单位,对此黄老师喜不自胜。她表示,在校党委和校领导的统筹规划下,学校的办学经费越加充裕,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己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期待和信心。她坚信,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必能把学校的发展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点!

雷吉来(教师代表):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胸中有墨

说起“教师”这两个字眼,从教三十余年的雷吉来老师感触颇深。在他看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心中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者和摆渡人,帮助学生除去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启发学生的内生动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使命与责任。“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而这份责任必须体现到工作上去!”他坚定地说道。

他还说,作为老师,要胸中有墨,善于做学问,用学问武装自己,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培育社会栋梁之才,从中书写出教师璀璨的人生。他直言,面对当今社会的浮躁与功利,无论是教师或学生,都要戒骄戒躁,不为浮云遮望眼,学会让自己回归宁静,淡泊明志,行稳致远。

对于2017级新生,他殷切地希望他们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要学会读懂一所大学,读懂一座城市,用好大学里的图书馆,那将是人生莫大的帮助。”他形象而又自豪地说。面对新的学年,他唯愿自己能更深入地去挖掘感悟教育的本质,把“灵魂的唤醒”作为自己毕生的志向,把“引路人”的精神发扬光大。

雷老师表示,时至今日,他依旧还在路上,不断地努力着、探索着。


在教育战线工作满30年教师代表访谈录

柴素芬(教师代表): 纵时光荏苒,初心终不变

柴素芬,一位始终坚守惠院,始终坚定教师信念,伴随惠州学院走过风风雨雨的人民教师。她一直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至今从教已有三十年。柴老师对记者坦言,今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于她而言,这一年不只是达到“一个”三十年如此简单,它是“三个”三十年的合体——党龄三十年、教龄三十年、校龄三十年。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多年来,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喧嚣,她执着于成为一名教师的初心却从未动摇过。“我觉得我很适合当一名老师,并且很享受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柴老师满足地说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今天,年轻教师正在成为我们学校的师资中坚和新生力量。作为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教师,柴素芬老师希望,年轻的老师们能静心于学问,力求达到“真学,学真”之境界。学习永无止境,知识永无边界,她也希望自己能更加扎实地做好工作。

如今,学校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对于惠州学院的明天,柴老师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并祝愿学校的明天越来越好!

陈璐(教师代表):坚守初心,追求卓越,一起成长

一直以来,外国语学院都致力于学生政治、思想、学习、身心共成长。“蓬瀛青春工作室”即是外国语学院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青年心灵素养的一项探索性举措。在学院2017级新生见面会上,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陈璐的发言主题就是:“坚守初心,追求卓越。”

“从教三十年,自己深深感受到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这才有了蓬瀛青春工作室的构思和思考。”陈老师表示,我国教育正处大发展的阶段。学生上大学的几率越来越高,导致学生的潜力层次也更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文化学习和专业技能上的引导,更要给他们以心智的引导,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到自己对于家庭、社会、国家的意义与责任所在。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上大学”,思考大学之“大”的文章要如何写好。

虽然现在许多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时普遍缺乏应有的党员意识,但陈老师认为,学生主动向党靠拢,我们应该高兴地接纳、真诚地培养。事实上,能够被班级推荐成为预备党员,就意味着他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已经在社会实践中慢慢地成长。

当谈到“您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时,陈老师认为,卓越的学问来源于积极的探索,卓越的未来首在建立合适的目标。对大学生而言,大学里有导师帮助你、引导你,有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长,所以应该把握机会、努力上进。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也是大学生人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没目标、没志向、没动力的“三无”学生想要追求卓越几乎是不可能的。青春虽不在,热情能长存。有健康才有未来。老师们应当劝导学生培养一两项喜欢的体育运动,坚持锻炼,让生活与工作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支撑。

她最后表示:“从校门到校门,惠州学院给了我们这些老教师机会、责任与平台,给了我们信任与荣誉。学校的发展就是我们的靠山,学校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业。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更用心地服务师生,以实际行动为学校转型升级、省市共建贡献一份力量。” 她期待,学校的发展能越来越好,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学生也越来越优秀!


文:侯洁文  陈璇琳    图:蔡泽涛

审稿和整理:陈雄辉    审核:金伟    签发:赵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