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理论热点

【人民网】十九大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优势

2017年12月14日浏览次数:455设置

政党文化的外延和内涵极其丰富,但多以政党核心政治诉求、党的组织纪律、党员政治伦理(党性党风)作为鲜明特色和外在展示。中国共产党作为建党近百年、党员近9000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其政党文化的形成经历了长期孕育、提炼、强化过程。当前,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进一步凝聚新特点、焕发新光彩、彰显新优势,并在全球日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独特而鲜明的政党文化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事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斗争,“让中华民族翻身做主人”是这一时期我党核心政治诉求;长征、遵义会议、延安会议既是我党历经艰难转折逐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关头,也同时孕育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奋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铁一般”组织纪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针对相继涌现的革命先烈,先后撰写“纪念刘胡兰”“纪念白求恩”“纪念张思德同志”等文章,鲜明提倡“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党性党风,并结合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概括,形成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马克思主义立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我牺牲、清正廉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治伦理观。

(二)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一方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新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在此进程中,中共不仅继承了革命战争时期的政党政治文化,而且不断丰富内涵。在核心政治诉求方面,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组织纪律方面,为避免因革命胜利可能滋长骄傲自满、享乐腐化错误思想,党中央强调遵章守纪,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周恩来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之所以把“有纪律”放在最前面,是因为“这是决定党能否坚持革命、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在锻造党性党风方面,朝鲜战争、党内整风运动、八大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涌现出诸多党员先锋模范事迹共同形成“为祖国和民族尊严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王进喜精神”等政党伦理观。

(三)改革开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共结束了“极左”错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指导思想,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直至十五大,中国共产党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视为党的中心任务,反映其一以贯之的“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核心政治诉求。这一时期,中共内抓经济建设,对外改革开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国际共运渐陷低潮、西方势力企图扭转中国社会主义方向等严峻挑战,我党通过出台《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及持续开展“整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系列举措,不断强化组织纪律,纯净队伍、从严治党;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反对和防止分散主义;坚持党性,根绝派性。在党内政治伦理观构建方面,围绕改革开放进程做出新的重大调整:一是树立起打破封闭僵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主流价值观;二是倡导政党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精神;三是逐步积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经验,形成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的政党政治勇气和品格;四是积极塑造党的对外开放文化,形成“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新型党际交往四项原则。

(四)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十六大、十七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阐释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将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一新意涵不仅与党的“为人民服务”核心政治诉求一脉相承,而且使“为人民服务”宗旨涌现新的时代风格;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对党员政治伦理观构建产生新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意味着中共始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缔造者、倡导者、推进者;意味着党的政治伦理观将始终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性,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人民性,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性,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开放性。在政治纪律方面,十六大报告指出,“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长期性,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映这一时期我党加强党内政治纪律的主要任务和鲜明特色即开展反腐斗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下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新特点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沿袭不同历史时期宝贵的党内文化传承,又注重广泛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积极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显现出海纳百川、容融交汇、立足民族复兴、直面人类命运、积极健康而又波澜壮阔的政党文化特色。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诉求体现宗旨传承与内涵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该思想既是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政治诉求的继承和延续,也体现出新时代的内涵创新,即“为人民服务”立足于“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党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党与时俱进丰富政党政治诉求的“可持续发展”政党特色。

(二)新时代党的组织纪律体现为“全面从严”。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以上率下,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纠正不正之风,继续整治“四风”问题,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侵蚀;要强化党内监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报告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显示我党严明党纪长抓不懈、驰而不息整风肃纪的“有纪律”政党风范。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伦理观体现“忠诚、干净、担当”。十九大报告提出,全体党员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中共党员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新时代的中共党员政治伦理观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求,又鲜明反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新滋长的弊端,体现我党始终追求持之以恒自我净化、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纯洁型”政党个性。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文化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一方面,中共政党文化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是“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另一方面,中共政党文化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将“大道为公”的利他奉献哲学,“精忠报国”的民族爱国精神,“愚公移山”的艰苦奋斗志向、“修齐治平”的“贤能政治”范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和合包容相处模式”等理念统一糅合在党员的政治伦理观和党性党风锻造中,使政党文化饱含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精髓,并在新时代焕发出“纵贯古今、交汇容融”的独特光芒。

(五)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愿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加强与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这一论断首次将人类命运前途与我党政治诉求紧密联系,反映我党不仅具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砥砺奋进朝气,而且具有引领创造人类美好前景的大国大党志向和“兼济天下”襟怀。

三、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日益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一)中共政党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擅长把深邃的治国治党理论用朴实直白的语言讲清楚,把抽象的党建理论用富有中国智慧的成语故事、“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说明白,诸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精准扶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等等,这些鲜活“习语”不仅因朗朗上口、极具影响力、感召力在中华大地广泛流传,更在世界广受关注赞誉,塑造了极富新时代特色的中国“软实力”。此外,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创新型党际交往,注重以开放、积极姿态与国外政党、政治组织加强交流,通过交流互动展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政治诉求、“全面从严治党、保持高压反腐”的纪律文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与对话”的“包容和合”相处模式,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集中展示了“中共魅力、中国实力”,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水平。

(二)中共政党文化日益对国际社会产生“外溢”效应。十八大以来,一些国家政党政要对我党政党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埃塞俄比亚前驻华大使海尔基洛斯﹒格塞塞先生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赞不绝口,认为其中蕴涵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髓和哲学思维,是可供非洲国家政党学习镜鉴的“教科书”;埃塞俄比亚革命阵线党中央书记处意识形态部官员德萨伦在了解宁夏地区治沙历史后,由衷感慨中共基层干部以愚公移山精神三十年如一日治沙,反映了中共作为一个大党始终严格履行对老百姓的承诺,其对我党“重落实、重行动”的“政党执行文化”表示钦佩。肯尼亚记协主席朱玛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度重视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在中国近代经历战乱并遭到外来侵略之际,中共带领中国人民守住了自己的文化与民族精神,为国家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这一点值得肯尼亚借鉴学习。十九大召开前后,各国政党和国际组织对我党的理解、支持、赞誉达到新高,纷纷发来贺电函,认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远见卓识与卓越领导力,是近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与中国“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无法分割”;相信中国共产党将持续以独特、积极、健康、先进的政党文化带领中国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坚强引领和支撑!(作者:王小颖,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17年12月13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1213/c40531-2970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