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老栏目

【学习贯彻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校组织全校党支部书记赴高潭革命老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2017年12月20日浏览次数:1537设置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根据《中共惠州学院委员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工作方案》要求, 12月1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校党支部书记赴高潭革命老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校党委副书记赵日兴、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韶春、副校长刘国栋、副校长罗川山以及惠东县政协副主席何岸灵等全程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首先由罗川山副校长主持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仪式。在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全体肃立向革命烈士默哀、向革命烈士三鞠躬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后,全体人员在革命老区解说员的全程讲解下,一起参观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马克思街、列宁街等革命老区旧址。

与会人员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步行参观马克思街、列宁街

校领导与革命老区老红军合影

随后,大家乘车前往高潭中洞村参观,在中共东江特委旧址百庆楼前由赵日兴副书记带领全体人员面向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通过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马克思街、列宁街、纪念堂以及重温入党誓词等一系列现场教学活动,深切缅怀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切身感受高潭红色革命的艰难历程,深刻体会“东江红都”的精神本质,与会人员深受教益。大家纷纷表示,要时刻牢记入党初心,牢记面对党旗立下的铮铮誓言,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优异的成绩,践行对党的庄严承诺。要把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革命历史的回顾转化为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努力做创建“三型”党支部的排头兵,不断增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理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附:高潭中洞革命老区简介

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地处海(丰)陆(丰)惠(东)紫(金)五(华)五县的接合部。距惠东县城112公里,距海丰县城45公里,距紫金县城50公里,四周高山险峻,怪石嶙峋,羊肠小径曲折崎岖,有寨头坳、麻角嶂等天然险隘,易守难攻,正是一个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好地方。

高潭是全国最早的区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洞是高潭的一个村,她与平山镇白丘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相辅相成,形成惠州市乃至广东省红色旅游的一大亮点。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来到高潭中洞,抚今追昔,缅怀革命先烈。

1923年,农运浪潮波及中洞村,中洞成立了有110户农户参加的农会,组建了115人的自卫队。到1925年,中洞村成立了2个党支部,有22个党员,并建立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有15个团员。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暴动后,海陆惠紫工农武装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主动撤出县城,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丰转移进入中洞,东江革委也随后进入中洞。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南下的部队1000余人进入中洞并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红二师)。这期间,东江特委在中洞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和建设,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和设立了红军医院、兵工厂、军装厂、印刷厂、电话所等。至此,中洞成为东江地区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遂被称为“东江红都”、“广东井冈山”。1927年11月11日,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随后,中洞成立了乡苏维埃政权。

从1928年3月开始,中洞人民与海陆惠紫人民、红军一起,抗击数万军队的进犯,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1929年9月,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坚持以中洞为中心,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红军独立第二师在中洞成立。

据党史资料统计,从1928年到1933年,中洞村惨遭敌人杀戮的就有700多人,绝户160多户,被烧瓦屋77间,茅屋无数。但是,中洞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洞人民以及工农革命武装,不屈不挠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长期的斗争,革命火种燃遍东江大地。中洞村革命斗争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斗争之烈、死难之多,为广东省内所仅见。中洞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极其重要的广东革命斗争历史诗篇。 

今年11月11日是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90周年,自去年以来,惠州市委市市政府已经在高潭革命老区建设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党史教育基地、特色产业基地”等3个基地。

文:宣传部       图:聂家俊

审稿:陈雄辉     审核:金伟     签发:赵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