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2022惠州学院时装周暨“安东尼杯”第九届服装设计大赛成功举办

2022年05月31日郭立峰浏览次数:956设置

本网讯 5月29日下午,以“续”为主题的2022惠州学院时装周暨“安东尼杯”第九届服装设计大赛决赛在旭日广场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监委驻惠州学院监察专员罗川山,副校长郑文,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蔡淑琼等企业行业嘉宾以及师生代表等参加活动。

2022惠州学院时装周暨“安东尼杯”第九届服装设计大赛决赛现场

本次大赛由惠州学院主办、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承办、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协办。大赛所有作品均由我校旭日广东服装学院2022届毕业生和部分非毕业班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完成。经过延续-环保场、持续-国潮场、后续-未来场、永续-内衣场四场初赛后,共有24组作品亮相决赛现场。大赛从服饰创意设计、制作到模特编排展示,整合了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表演等专业的优势资源,打造了一场极具震撼力的视觉盛宴。

本次赛事邀请了东华大学教授李俊、佛山市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蔡淑琼、广州格风服饰有限公司“歌莉娅”设计总监蔡海霞、广州慕紫服装有限公司“云思木想”设计总监王丹红、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冯敏、清华大学教授李薇、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服装事业部研发总监翁鑫、深圳高级定制KEILAM创始人设计总监童晓妍、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姜绶祥等来自院校、行业、企业的知名专家担任评委。

活动现场

比赛中,毕业生设计师们围绕“续”这一大赛主题,以独具个性的时尚视角和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诠释着对现代时尚的理解和对审美的表达,展现了我校学子对服装文化和服饰理念的独特理解能力和服饰设计的运用能力,表达了零零后新生代对环境、对社会、对科技、对文化、对人生的思考和可持续发展的展望。作品《The Earth》《2048》,以太阳系行星以及海洋污染为设计灵感,用服装代表一颗太阳系行星,用蓝色代表海洋,呼唤人们对海洋生态以及地球家园的保护与守护。作品《演化》《后续》,立足于对社恐、社交等当下社会思潮,表达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作品《关关雎鸠》《量·度》,把中国传统图案云纹、仙鹤以及甲骨文元素引入其中,运用线条、图案,表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与强大生命力。作品《异变》《消失之前》,很好地将科技与人类、锈与染的关系体现地淋淋尽致,思考着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颁奖环节

决赛现场展示的24组作品,联同10组内衣作品,依托运用VR、AR、3D仿真等技术,在杨雪梅教授及其团队开发的“服装三维数字智能技术开发中心”平台进行线上展示,得到完美呈现,评委们通过线上评分系统为所有作品进行打分。经过评委们最终评选,作品《既白》获得金奖,《The Earth》《2048》2组作品夺得银奖,《水墨无痕》《异变》和《行者》3组作品获得铜奖,《多面玩家》等10组作品获得优秀奖,柯清雅等4名同学获得最佳模特表现奖,马草原同学获得最佳编导奖,吴婧等2名同学获得最佳美妆造型奖,张广浦等3名同学获得最佳工作组表现奖。罗川山、郑文与蔡淑琼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和奖杯。

据了解,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本次大赛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展演模式进行。线下,大赛将传统室内展演调整为室外展示;线上,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对学生作品进行线上VR展示,并通过线上评分系统由全国各地的评委进行评分,有效解决了因疫情评委们不能到现场的瓶颈问题。通过室外展示和线上VR展示有效保证了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充分展示了我校服装专业的办学成果,并为推进学校美育建设贡献了力量。

旭日广东服装学院负责人介绍,本次大赛是对学院“一六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重要检验。“一六三”人才培养模式是旭日广东服装学院近年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一”是指“一套”多方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六”是指学院首创构建的“六共同”人才培养体系,即共同研究与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教材;共同实施“双进双挂”工程;共同建设“一实验室一企业一团队双导师”实践平台;共同开展学生学业能力评价。“三”是指三项教学改革措施,包括实施“课程内容+职业发展”的模块化教学内容改革;实施“专业教师+企业骨干”的嵌入式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师生团队+企业课题”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改革。本次大赛充分体现了“一六三”育人模式下共同开展学生学业能力评价的优势,有效促进全方位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郭立峰 校新闻中心  审稿:陈刚 杨智圆  审核:金伟  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