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1日上午,政法系特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陈文海教授围绕“大学精神”做主题宣讲,政法系师生代表、离退休教授代表与专家共同围绕“什么是大学精神、如何对惠州学院大学精神进行凝练”等问题展开热烈的研讨。
宣讲会上,作为历史文化知名学者的陈文海教授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在办学理念下凝练出的文化精髓。它应当在“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方面上对“大学精神”做定位。在“育人”方面:高校教师要处理好育人与育己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研究、解决学生问题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的“自育、自律”问题;在“科学研究”方面:高校在坚持创新的同时,要注重传承,特别是人文学科,在其研究领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传承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在“社会服务”上:应当正确处理好高校发展与社会服务的关系,特别是作为地方院校的惠州学院,在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好高度的引领作用。
在陈教授的精彩宣讲下,在座政法师生深刻认识到大学精神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今天,思考、探索、重塑大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研讨会上,大家纷纷围绕惠州学院的形成历史、内涵特质和如何凝练惠州学院大学精神进行深入探讨。政法系前主任,成晓军教授从“教师、学生、行政教辅人员”三者上阐述“大学精神”。他认为,“教师”要有敬业精神,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不仅要起到传道、授业的作用,还要教给学生良好的人品。而“学生”应当有强烈的“求学”愿景,要形成“人竞向学”的良好学风。作为学校的“行政教辅人员”,则不能存在“管理者”的观念,应将自己定位为“服务者”,尽力为师生办实事。历史教研室主任郭平兴博士也反馈了该教研室的老师们前期对“惠州学院大学精神”展开热烈讨论的意见,他认为,我校的大学精神的凝练应当从高屋建瓴和凝聚地方特色两方面着手。政法系主任林清明则认为,“惠州学院大学精神”应建构在深厚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上,应植根于本土和本校的学术传统上。
经过热烈的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用大学精神来引导。学生来到大学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将大学精神内化成他的品格,外化成他的精神,经过大学四年熏陶后的大学生,身上应该有“大学的味道”,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根,是大学的魂,我们需要把这个“根”培得更深,把这个“魂”凝聚得更好。
政法系:林倩君、张娟/文 吴雅伦/图
审稿:蒋炜 审核:金伟 签发:赵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