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月24日晚,文学与传媒学院首届“创意写作班”在旭日楼417办公室举行第二次交流会,校友郑块金、谢仕亮应邀与写作班学生一起交流时事评论写作。交流会由雪弟老师主持。
郑块金校友分享了自己对时事评论的看法和写作技巧。他指出,时评必须有鲜明的观点,表述应通俗易懂且极富信息量;时评需有专业素养,但最忌“掉书袋”;时评要让人更理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人更精炼地提炼观点、表达观点。好的时评,须具备高颜值,有狐媚之眼。他认为,判断一篇时评的好坏,主要是“三看”: “看脸” ——结构层次(篇章排列),“看眼睛”——标题,“看门道”——开篇之语。在谈到如何写好一篇时评时,他强调“时评登门入室的秘诀在于出手就写,一写而不可收拾,坚持写下去才会破门而入;时评写作应当有话马上说、有话好好说、有话提炼说、有话悠着说。”
校友郑块金(左)、谢仕亮(右)畅谈时评写作
谢仕亮校友在分享中谈到,现在是全民时评的时代,并非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才能写时评。写时评要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取向和观点;标题要有针对性,直切主题,行文提炼,结尾简洁有力;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对时事热点多加思考、多加关注、多积累。克服写时评的障碍就是写时评本身,时评写作需要每天加强训练,做到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集于一身、融会贯通。
此次交流会打破以往一人授课的常规模式,采取了对话的形式进行。现场气氛活跃、生动有趣,不仅让同学们开拓了眼界,也让大家对时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附人物简介:
郑块金,广东陆丰人,2011年毕业于惠州学院中文系。有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惠州文艺》。2013年--2015年集中进行时评写作,有不少微评发表在《南方日报》《惠州日报》等报刊上。
谢仕亮,广东梅州人,笔名文刀、墨逸,2012年毕业于惠州学院中文系,惠州诗歌学会、惠州诗词楹联学会、惠城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深圳特区报》专职评论员,发表新闻评论200多篇,曾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省新闻奖”“惠州新闻奖”等20多个新闻奖项。
撰稿:梁秀冰
审稿:闫占士 审核:金伟
本网讯 2月24日晚,文学与传媒学院首届“创意写作班”在旭日楼417办公室举行第二次交流会,校友郑块金、谢仕亮应邀与写作班学生一起交流时事评论写作。交流会由雪弟老师主持。
郑块金校友分享了自己对时事评论的看法和写作技巧。他指出,时评必须有鲜明的观点,表述应通俗易懂且极富信息量;时评需有专业素养,但最忌“掉书袋”;时评要让人更理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人更精炼地提炼观点、表达观点。好的时评,须具备高颜值,有狐媚之眼。他认为,判断一篇时评的好坏,主要是“三看”: “看脸” ——结构层次(篇章排列),“看眼睛”——标题,“看门道”——开篇之语。在谈到如何写好一篇时评时,他强调“时评登门入室的秘诀在于出手就写,一写而不可收拾,坚持写下去才会破门而入;时评写作应当有话马上说、有话好好说、有话提炼说、有话悠着说。”
校友郑块金(左)、谢仕亮(右)畅谈时评写作
谢仕亮校友在分享中谈到,现在是全民时评的时代,并非知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才能写时评。写时评要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要有自己的取向和观点;标题要有针对性,直切主题,行文提炼,结尾简洁有力;要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对时事热点多加思考、多加关注、多积累。克服写时评的障碍就是写时评本身,时评写作需要每天加强训练,做到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集于一身、融会贯通。
此次交流会打破以往一人授课的常规模式,采取了对话的形式进行。现场气氛活跃、生动有趣,不仅让同学们开拓了眼界,也让大家对时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附人物简介:
郑块金,广东陆丰人,2011年毕业于惠州学院中文系。有诗歌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惠州文艺》。2013年--2015年集中进行时评写作,有不少微评发表在《南方日报》《惠州日报》等报刊上。
谢仕亮,广东梅州人,笔名文刀、墨逸,2012年毕业于惠州学院中文系,惠州诗歌学会、惠州诗词楹联学会、惠城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深圳特区报》专职评论员,发表新闻评论200多篇,曾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广东省新闻奖”“惠州新闻奖”等20多个新闻奖项。
撰稿:梁秀冰
审稿:闫占士 审核: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