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3日下午,我校协同创新、服务社会平台建设推进会在行政楼202会议室召开。校长彭永宏,副校长赖美琴,资产设备管理处、财务处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赖美琴副校长主持,分三项议程进行。科研处主要负责人首先汇报了我校当前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概况、建设成效、存在问题以及举措打算,指出我校协同创新、服务社会平台建设应坚持协同创新的理念,强化人才、学科和科研三位一体的融合;要以资本、契约为主要联结纽带,建立有“利益共同点”的新型合作模式,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形成企业与学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协同创新模式。
各相关单位随后作了汇报发言,简要阐述了本单位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并就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学校尽快制定出台《惠州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合理配备人员,明确岗位职责,促进科研活动和教学工作齐头并进。
彭永宏校长最后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协同创新、服务社会平台建设事关学校人才培养和长远发展,各部门和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心中有数。协同创新应该达到“双出”(出人才、出成果)的效果,而不能单单强调协同。要着重关注协同与科学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加看重科研成果;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突破点,主动出击,迎难而上,促进协同创新与学科建设、硕士点建设和应用型转型相结合;要积极主动对接企业,摸清企业需求和产业要求,注重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切实实现加强合作、深度融合,
彭永宏强调,科研是大学的生命线,教学是大学的天职。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教学如果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必然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更为深刻透彻、对知识的把握更为准确,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做到“深入浅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思想创新的过程。全校教师只有提升创新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才能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议还对我校协同创新、服务社会平台建设的未来发展规划和下一步工作打算进行了讨论,取得了不少共识。
文:赖佳琦 图:郑润楷 陈仰威
审稿:蔡昭权 陈雄辉 审核:金伟 签发:赵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