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惠院人物

【校友风采】韶光年华乐创作 丰湖往事沁心田

——访我校2017年校友音乐会作品原创者 林建隆校友

2018年07月18日浏览次数:813设置

林建隆,惠州学院89届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友,现任中共海丰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12月6日,林建隆校友原创作品交响音乐会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前夕,我校学生记者有幸采访林建隆校友,听听他过去的求学故事和音乐创作心得。  

记者:过几天将举办您的个人作品交响音乐会,我们作为您的师弟师妹,很想了解您这个音乐会的举办初衷和意义?

林建隆:举办个人原创作品交响音乐会的初衷比较单纯,就是作为母校校庆的献礼。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可以借此表达一位学子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感恩之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校的存在,让每位学子都有一份归属感与荣誉感。离开母校越久,对母校的情感就越浓烈。在母校华诞之际举办这场音乐会,可以说让我的情感找到了抒发之机。二、音乐会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音乐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可以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为听众带来美的享受。三、音乐会也是我交给母校的一份人生答卷,或许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一些启示。我于1987年进入惠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距今刚好30年。30年间我从写诗歌到写歌曲,取得了一些成果,将这些成果呈现出来,也许能给师弟师妹们一些启示。四、音乐会的举办起到了搭桥沟通的作用。一方面是学子与母校的沟通。在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校友参与到其中来,加强了彼此的联系,增进了感情。特别是我,再次回到了母校的怀抱,认识了音乐学院的很多教授、老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教诲,使我受益匪浅;另一方面,音乐会的筹办可以说就是音乐学院教研活动的一种延伸。在此过程中,有许多名家参与其中,如中央音乐学院博导彭康亮教授、浙江传媒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吴艳彧教授、深圳市高级中学艺术中心张若迪教授、深圳市交响乐团李跃飞教授、南部战区文工团独唱演员刘罡老师,还有我们母校的岳晓云院长、王振龙老师等等,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尤其是音乐学院与彭康亮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彭康亮教授欣然接受了来校讲学的邀请。

  林建隆校友原创作品交响音乐会合影

记者: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对母校、对丰湖有着真挚的感情。那么,您在丰湖读书时最难忘的印象是什么?回首往事,丰湖在您生命以及艺术生涯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林建隆:丰湖是我人生历程的发祥地,惠州教育学院是我人生的造化之所。母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种生机勃勃的朝气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当时的惠州教育学院、惠阳师专的学生非常勤奋好学,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像父子、兄弟姐妹一般,感情非常真挚纯洁。校园充满活力,学术氛围很浓,学校组织了很多有特色的活动,如文化艺术周、体育竞赛、书法比赛等等,给学生许多发挥专长的渠道,校园生活非常充实、多姿多彩,值得回忆。在母校领导、老师无微不至地教育培养下,我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干”(团员),连续两年获得“努力成才奖”,并于1989年1月荣幸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期间我做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除了学习必修课外,还浏览了较多的哲学、美学、文学等书籍,知识储备得到大幅充实。可以说,是惠州教育学院挖掘和培养了我的艺术兴趣,提高了我的艺术创作能力与鉴赏能力。丰湖也成为我的诗歌与音乐作品的重要题材,成为我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

  林建隆校友接受我校记者采访

记者:您是我校中文专业毕业生,长期从事诗歌创作,成果丰硕,你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什么经验或体会与在校的诗歌创作发烧友分享吗?

林建隆:去年我曾应邀回母校讲课,在《散文诗的欣赏与创作》讲座上也有同学提到这个问题。在这里我要提醒爱好诗歌创作的师弟师妹们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诗歌创作别跟风。当下中国诗坛,有不少人为了抢眼球、博出位,喜欢捣鼓各种主义和流派,可谓龙蛇混杂,泥沙俱下。有的所谓“主义”“流派”“先锋”令人作呕,遗害不浅,如什么下半身写作、胸口写作,还有一些颓废主义作品、口水诗等等。我觉得好的诗歌有一些基本的标准,要坚持真、善、美,要擦亮眼睛,存真去伪,别误入歧途。二是要善于学习。可以经常阅读经典诗作、诗歌赏析文章和诗歌创作理论等方面的书籍,以吸取养分,启迪思维,提高创作水平。这里要提一下,学习一些创作技巧还是有必要的。要多琢磨,经常将自己不同时期作品进行对比,或与别人的作品进行比较,深入分析不同作品的优与劣,再进行总结提高,这样进步会比较快。三是要持之以恒。一个人如果能用心去做一件事,十年左右就可以出大成果。这是我多年从事人事工作研究许多案例后得出来的结论。搞诗歌创作也是如此,持之以恒,必有所成。  

记者:您的许多作品与音乐千丝万缕,这是为什么?因为您本身就喜欢音乐,还是诗歌本身是音乐的一部分?两者合璧是否更具艺术感染力、更能广为传播?

林建隆:歌和诗最早属不同的概念,歌比诗的历史要更久远。随着文字的出现,在歌中慢慢有了实词及至歌词,歌和诗才结合为诗歌。后来,诗歌又演变为专指诗。但诗与歌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诗不一定是音乐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歌的一部分),然诗具有天然的音乐性,有着内在的韵律与节奏。从2012年开始,我萌生了给自己的诗词谱上旋律的想法,以让自己的情感得到更充分的抒发,同时也使自己的诗词更容易咏唱,更便于记忆。在实践中,我的诗词通过谱上旋律,经演唱后放在网上,点击率更高、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可以说,诗与歌的合璧,影响力更大(当然,需要词曲双佳,如曲谱得不好反而会削弱词的意境)。如我那首曾获2015岭南音乐年度优秀作品人气奖的作品《生命中的那片叶子》,如果单纯背诵歌词是需要花点功夫的,但通过歌的形式唱出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了。谈着,谈着,林建隆校友不禁哼起了《生命中的那片叶子》,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真切。

记者:您长期一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一边从事艺术创作,两种工作都富有成绩,您是怎样看待以及协调两种工作的关系,使两者取得“双丰收”?

林建隆:我觉得工作与业余创作两者并不矛盾。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怎样分配和利用业余时间与零碎时间。一个人用大部分时间去干好主业之外,总会碰到业余时间怎么安排、零碎时间怎么利用的问题。不同的选择,就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与情趣取向。可能有些人会把业余时间用于聊聊天、打打麻将,有的人会去串串门、散散步等等,但不管做什么,我个人觉得选择做一些积极健康的事会更好,一可以怡情悦性,二能给后辈树个榜样,三长年累月坚持下来就会有一些成果。我觉得区别就在这里。

  林建隆校友有着很深的“丰湖”记忆。图为他在我校丰湖书院广场前留影

记者:您是学校优秀毕业生,是我们的骄傲,对母校建设发展您有什么宝贵意见?作为学长,对在校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建议?

林建隆:优秀谈不上,还需要加倍努力。母校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可谓日新月异。当年我们在丰湖求学的时候,学校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后来增加了一个合作办学项目,即西纺。现在母校变化太大了,无论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还是在办学理念、对外交流、创新发展等方面,与过去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的母校在高校中的地位也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我觉得母校按照这个思路办下去一定会越办越好!借此机会,我建议在读的师弟师妹们一要珍惜学习机会,学点真本领。大学四年时光非常宝贵,如果一放松一眨眼就过去了。要利用好四年时间学点真本领,到了社会就有用处了,对个人发展非常有利。二是要珍惜太平盛世,立志成才。当今中国已经迈进新时代,也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对于年轻学子来说,这正是施展才华、立志报国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要树立远大目标,立志成才,砥砺前行,为社会多做实事、多做好事,也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供稿:宣传部 校友办

审稿:罗传宝 陈雄辉   审核:金伟   签发:赵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