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惠院人物

【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四)】不忘初心钻科研 青年英才争风彩

—我校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入选人员采访录

2018年10月10日浏览次数:615设置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普亮老师:不忘初心 科研先导树新风

国家社科基金是我国社科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每年申报的人数众多,但立项率总体较低,竞争十分激烈。此类项目立项数量的多寡往往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此,我们采访了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者、经管学院的李普亮老师。

谈及投身社科基金的心态问题,李老师坦言,作为一名地方本科院校的普通教师,他深知申报此类项目的难度非同一般,但他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不去勇敢的尝试,就永远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可以说,在申报成功之前,他基本上是处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状态,而心态,也慢慢调整得比较平和了。

能够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是很多学术人的梦想,而申报成功国家社科基金需要申报者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李普亮老师发表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一是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并非易事,即便那些学术水平很高的学者,也难有十足的把握申报成功。所以,在申报项目的时候,要向最好处努力,但要做好最坏打算。二是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说过: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做任何事情,贵在持之以恒。三是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正可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孤芳自赏和故步自封只能导致自己停滞不前。在整个申报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向别人请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有句话说,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那李普亮老师在申请过程中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遇到困难时是怎样解决的呢?

李老师这样回答:“我重点做了以下三点:一是注意前期研究的学术积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学会精耕细作,围绕一条主线开展相关研究,不断积累研究素材和学术成果,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平时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观察和思考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将其进一步凝练为有价值的学术命题。选题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三是加强与同行的交流。今年我之所以能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与同行的交流。从选题到论证,乃至格式,先后争取过多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每一次征求意见过后,申报书的质量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正如老师所言,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在困难面前,只要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文:李冬秀)

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入选人员 许鑫老师:牢记使命 青年英才争风彩

近日,广东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17年“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广东特支计划”)各项目入选人员名单,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传媒系主任许鑫教授成功入选“2017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

2017年“广东特支计划”确定入选青年文化英才项目共23人,许教授名列其中,无疑是优秀教师中的杰出代表。对于入选结果,许教授坦言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最初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的,没想到就入选了,我想大概是因为自己在过去的教学、科研过程中成果积累较多吧!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能够入选,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说明过去的努力得到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鞭策,激励自己以后要继续努力,在现有的国家项目、教育部项目、省社科奖、省优秀青年教师等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文化英才,许教授道出了他对大学老师在其位应当如何谋其政的看法,“大学老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和科研。教书育人须凭良心,学术研究要有兴趣。获奖固然可喜,得到学生认可,才是最开心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更是有良知的接力赛。在许教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教学的永不满足和不懈追求,而这些优秀品质也永远是一个优秀教师王冠上璀璨的珠宝。(文: 古少红 温足花 陈金漫)


供稿:党委宣传部

审稿:陈雄辉   审核:金伟   签发:徐云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