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图片专题

文学与传媒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王先岳副教授来院讲座

2019年04月04日浏览次数:517设置

本网讯 3月24日晚,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王先岳副教授应科研处和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在旭日大楼118课室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们作《文学、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讲座。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王先岳副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中,王先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文人画,即文人作的画,起源于汉代,宋代时苏轼将这种作画形式称为“士夫画”,到了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才称其为“文人画”,徐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才慢慢出现。他指出,关于文人画的核心,业内众说纷纭,但最重要的一种是诗画一律、书画同源。“诗画一律”体现的是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此说法出自苏轼《书郡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写意”的方法表达出诗的格调和意境。

王先岳副教授介绍道,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讲究在像与不像之间,把心中的意传达出去,这叫做“写意”。他向大家讲解了明代徐渭的《题葡萄图》,强调徐渭所作的葡萄,看似葡萄又不是葡萄,其实联系徐渭坎坷的一生就能够理解,所作的葡萄不是墨点,而是徐渭的血与泪。

王先岳副教授指出,“书画同源”体现的是绘画与书法的关系。此说法源自元代赵孟頫所作《秀石疏林图》,追求的是“以书入画,书画合一”的境界。假使一幅画有画而没有字,画的意境会大打折扣。文人画用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并往往会提上一首小诗,通过文学、书法和绘画的平衡进一步突出意境。

活动合影

王先岳副教授表示,文人画是中国画民族特色之所系,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鉴赏中国画。而要学会专业地鉴赏中国画,必须深入地学习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据悉,王先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美术学副教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青年画院副院长。


文:林杰宁   图:刘鑫怡

审稿:肖向明 杨智圆   审核:林少章   签发:金伟

本网讯 3月24日晚,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王先岳副教授应科研处和文学与传媒学院邀请,在旭日大楼118课室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们作《文学、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系》讲座。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学博士后王先岳副教授作专题讲座

讲座中,王先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文人画,即文人作的画,起源于汉代,宋代时苏轼将这种作画形式称为“士夫画”,到了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才称其为“文人画”,徐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才慢慢出现。他指出,关于文人画的核心,业内众说纷纭,但最重要的一种是诗画一律、书画同源。“诗画一律”体现的是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此说法出自苏轼《书郡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写意”的方法表达出诗的格调和意境。

王先岳副教授介绍道,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讲究在像与不像之间,把心中的意传达出去,这叫做“写意”。他向大家讲解了明代徐渭的《题葡萄图》,强调徐渭所作的葡萄,看似葡萄又不是葡萄,其实联系徐渭坎坷的一生就能够理解,所作的葡萄不是墨点,而是徐渭的血与泪。

王先岳副教授指出,“书画同源”体现的是绘画与书法的关系。此说法源自元代赵孟頫所作《秀石疏林图》,追求的是“以书入画,书画合一”的境界。假使一幅画有画而没有字,画的意境会大打折扣。文人画用画面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并往往会提上一首小诗,通过文学、书法和绘画的平衡进一步突出意境。

活动合影

王先岳副教授表示,文人画是中国画民族特色之所系,是宝贵的民族财富,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鉴赏中国画。而要学会专业地鉴赏中国画,必须深入地学习儒释道三家的文化。这样才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据悉,王先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美术学副教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部主任、研究员,中国画美术馆副馆长,青年画院副院长。


文:林杰宁   图:刘鑫怡

审稿:肖向明 杨智圆   审核:林少章   签发: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