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6月3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系联合教工第一党支部及大学数学教学部举行了“课程思政与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教研活动。钱建发教授、沈威副教授、李羽副教授、刘中柱副教授及吴红叶老师作了分享报告,数学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及大学数学教学部专任教师参加了交流活动。活动由数学系主任刘玉彬博士主持。
数学与统计学院举行课程思政课例分享交流会
交流活动中,数学系党员老师代表分别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课例分享。钱建发教授分享了他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将知识与密码学相联系,通过介绍中国在密码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中国密码学家的故事,形成课程思政的两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沈威副教授在分享中表示,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深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发展学生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李羽副教授介绍了在《高等代数》课程“增广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及“辗转相除法”等教学环节中,联系我国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内容,进行弘扬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的教育,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热情的目的,也通过分析多项式和多项式函数的区别让学生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并据此融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建设新中国思政实例,培养学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刘中柱副教授结合理工科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从数学史、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模式,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吴红叶老师探讨了在《高等数学》课堂中融入哲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认为《高等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辩证法教学,以此促进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养成高效科学的理性思维模式。
活动负责人介绍,分享交流活动为学院党建+课程建设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对课程思政和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课程育人能力。
文:刘玉彬 图:洪钦伟
审稿:陈海容 杨智圆 审核:林少章 签发:金伟
本网讯 6月3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系联合教工第一党支部及大学数学教学部举行了“课程思政与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教研活动。钱建发教授、沈威副教授、李羽副教授、刘中柱副教授及吴红叶老师作了分享报告,数学系、教工第一党支部及大学数学教学部专任教师参加了交流活动。活动由数学系主任刘玉彬博士主持。
数学与统计学院举行课程思政课例分享交流会
交流活动中,数学系党员老师代表分别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课例分享。钱建发教授分享了他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将知识与密码学相联系,通过介绍中国在密码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和中国密码学家的故事,形成课程思政的两个教学案例,进行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沈威副教授在分享中表示,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课程思政的关键在于深挖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发展学生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李羽副教授介绍了在《高等代数》课程“增广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及“辗转相除法”等教学环节中,联系我国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内容,进行弘扬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怀的教育,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热情的目的,也通过分析多项式和多项式函数的区别让学生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并据此融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建设新中国思政实例,培养学生“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刘中柱副教授结合理工科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从数学史、教学内容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模式,通过介绍著名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体验“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吴红叶老师探讨了在《高等数学》课堂中融入哲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认为《高等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辩证法教学,以此促进大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科学的认识方法,养成高效科学的理性思维模式。
活动负责人介绍,分享交流活动为学院党建+课程建设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对课程思政和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了课程育人能力。
文:刘玉彬 图:洪钦伟
审稿:陈海容 杨智圆 审核:林少章 签发: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