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31日上午,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应邀做客我校东江大讲堂,在图书馆报告厅作“量子点显示”专题学术讲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师生代表聆听了讲座。讲座由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龙达峰主持。
讲座现场
南方科技大学孙小卫教授作专题学术讲座
孙小卫教授从“在教学”“在研究”“在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南方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追求创新的高度,努力实现卓越发展。孙小卫教授指出,量子点是一种会发光的纳米晶体,其特点是体积小、形状多样、颜色种类多。量子点的边界越小、能量越大,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量子点进行探索与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量子点逐渐被应用到生物标记、量子通讯、激光、显示器、照明等各个领域。有了量子点的显示器,色彩饱和度更高。同时,他介绍了量子发光二极管(QLED)正老化的新见解“量子LED中的光遂穿”量子LED的热效应。在介绍量子器相较于OLED的优势方面时,孙小卫教授指出优势在于其对比度更高、视角更宽、响应时间更短、更薄更轻、使用灵活,而OLED则尺寸相关波长、启用颜色革命、需要喷墨打印。QLED老化特性方面,孙小卫教授指出,QLED通过形成ZnMgO界面增强了电子注入,从而发生了正向老化。他谈到,ZnMgO的本征电输运特性导致了QLED的正向老化。TPBi作为电子传输层时,QLED中未发生正向老化现象。老化后的氧离子在ZnMgO与量子点的界面聚集,氧离子氧化形成曲电丝,发生老化,导电丝断裂。此外,孙小卫教授着重讲述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电致发光器件的载体输入,以及光提取、散热的三个过程。在互动环节中,孙小卫教授就师生的提问进行了细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