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校园喜报】我校李浩教授团队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FM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4年06月19日浏览次数:382设置

本网讯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李浩教授团队在氨硼烷制氢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权威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自然指数期刊、影响因子19),论文题目为“Built-in Electric Field in Yolk Shell CuO-Co3O4@Co3O4 with Modulated Interfacial Charge to Facilitat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mmonia Borane Methanolysis Under Visible Light”。该论文由惠州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完成,第一单位为惠州学院,第一作者为联培硕士研究生李源钟,联合导师冯裕发博士、李浩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3KCXTD035)、广东省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3ZDZX3034)等项目支持。

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氢能被视为化石能源的理想替代品。氨硼烷醇解作为一种制氢−储氢−运氢一体化的技术备受瞩目。开发经济高效的催化剂是氨硼烷醇解的关键。当前,贵金属基催化剂可以催化氨硼烷醇解快速释放出氢气。然而,这一类催化剂成本高昂,不利于其大规模应用。鉴于此,科研人员正积极寻求替代方案,非贵金属氧化物氨硼烷制氢催化剂以其低廉的成本和潜在的高效催化性能成为备受青睐的研究方向。我院李浩教授团队提出了以Cu2O@CuO为模板,成功构筑了蛋黄-蛋壳结构CuO-Co3O4@Co3O4的纳米复合催化剂,其中内核CuO-Co3O4 为II型异质结,外壳则被Co3O4纳米立方块所包裹。通过精心调控催化剂的空间构型以及CuO-Co3O4界面内建电场,可以有效地增强活性位点对反应物(CH3OH和NH3BH3)的吸附与活化能力。在可见光照射下,CuO-Co3O4 特殊的能带结构使得活性位点电荷密度增加,导致催化剂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催化活性。本工作可为设计开发高效氨硼烷制氢催化剂提供新视角,为推动氨硼烷制氢−储氢−运氢一体化技术大规模应用提供新思路。

文: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审稿:徐德康 叶新豪  审核:游少华  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