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余中元教授作为学校农工党党员、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履职,其撰写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建议》近日获农工党中央采纳,为完善科技助农机制贡献智慧力量。
深耕农村科技服务领域的余教授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把脉当前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四大痛点:一是职责定位存在“越位”现象,特派员常需承担超出科技服务范畴的行政事务;二是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专家专业方向与乡村实际需求匹配度不高;三是管理机制存在“两头空”,基层政府缺乏续约自主权,派出单位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特派员自身也面临资源支持不足的困境;四是考核激励导向有待优化,个别团队存在“挂名帮扶”“重立项轻实效”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余中元立足地理学科专业视角,开出四剂“良方”:建议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双向选择精准匹配机制;构建覆盖全周期的“培训-监管-考核”闭环管理体系;推动跨区域跨行业“组团式”帮扶模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动态退出机制。这些建议因切中要害、操作性强,成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参考。
作为兼具高校教师、农工党党员、科技特派员三重身份的实践者,余中元始终将专业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他不仅持续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以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积极建言资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校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未来,他计划进一步发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特长,在乡村规划、产业布局等领域深化研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