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惠院的校园里
有这样一位思政课教师
提到她
许多学生的眼睛会一下子亮起来
“她能把思政课讲得‘活’”
“听她的课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
……
她,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瑶老师
自2015年站上讲台以来,今年已是王瑶担任思政课教师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间,她从一名青年教师成长为广东省多项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更成为惠州学院首届“我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而她所创建的“王瑶名师工作室”,也在2024年荣获教育部易班优课教师工作室称号。
王瑶在学校2025年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作思政示范课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要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并不容易。”回顾十年教学路,王瑶感慨道。她深知,一堂好的思政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深入了解当代青年的思想困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思想的温度与力量。
“VR+思政”:让历史场景“活”在学生眼前
为破解传统思政课抽象化的难题,王瑶积极探索“VR+思政”教学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在她的课上,学生可以“重走长征路”,“参观”红色纪念馆,在跨越时空的具象化体验中感知理论的力量。“通过VR技术将历史场景可视化呈现,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讲,而是能够‘亲历’革命历程,对党的精神谱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一创新尝试推动了思政课从“平面讲授”向“立体浸润”转变,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
“VR+思政”课程教学
“行走的思政课”:把课堂搬到社会大天地
王瑶认为,思政课的广度不能局限于教室空间。她大力推动“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课堂延伸至红色教育基地、高新企业等场所。她曾带领学生参观惠州TCL智能工厂,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亲身体验和调研。“将理论讲授与实地感悟相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深化了理论认知、强化了价值认同,真正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带领学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榜样进课堂”:让思政教育可感可学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力度”?王瑶的答案是:深度联结社会实践与典型人物,善用榜样力量赋能教学。她注重挖掘平凡人物的不凡事迹,将他们的奋斗历程与精神品质转化为鲜活案例,通过“榜样进课堂”“故事化叙事”等方式,使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可学的现实教材。“这样做既能深化学生对国情社情的理解,又能激发情感共鸣,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向价值引领升华。”
思政课教学课堂
用心用情: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校园中,王瑶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曾经有一位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因性格内向、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而逐渐情绪低落。王瑶在课堂上注意到这位同学的状态,课后主动找他谈心。通过多次耐心交流,她了解到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的情况。
针对学生的社交恐惧,王瑶鼓励他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并特意为他创造“闪光时刻”——推荐他担任小组展示的主讲人。当学生因紧张表现不佳时,她轻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加油,下一次一定会更好!”同时,她还引导学生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并联合专业课教师为其提供课程辅导。如今,这位学生已变得开朗自信,还获得了奖学金。“看到学生的转变,作为思政课老师我感到无比欣慰。”王瑶笑着说。
思政课教学课堂
砥砺前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王瑶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她荣获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大赛一等奖等十余项省级荣誉。但她始终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荣获的各项荣誉
“未来,我将继续用心用情讲好每一堂思政课,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王瑶表示,这是她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她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王瑶看来,思政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坚守,是用心灵触动心灵、以信仰传递信仰的过程。她以十年如一日的执着,让思政课变得“有厚度、见力度、显温度”,真正成为了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