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老栏目

【2018年校友返校日】校友学子话母校:丰湖情深 感恩前行

2018年11月28日浏览次数:1265设置

本网讯 忆往昔,桃李不言,自有风雨话沧桑;鹅城胜土,现代韶光,薪火传承数年踏歌行。2018年“校友返校日”到来之际,不少校友纷纷返校,见证母校的“峥嵘岁月”,共话母校的铮铮情怀。

校友篇:情系母校 记忆永存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原物理系)1983级校友、全国政协委员、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少康:优秀对于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自己离“优秀”还很远。必须去做你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只有你拥有足够多的热情和冲动,你才会尽你所能发挥所有的创造力。同时,专注也是很重要的,盲目地追风不如等风来。只有反复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时机到了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顺着风被捧起来。

校友黄少康(左)分享感悟

文学与传媒学院(原中文系)1994级校友、全国模范教师、河源市连平县陂头中学教师 廖统生:“没有人坚守就会失守”,这是一名教师的初心,也是一名教师的操守。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学识、尊严、责任、爱心缺一不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满怀梦想、仰望星空是好的,但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脚踏实地或许会更胜一筹,能够给予我们更大的空间。作为师范生,必须多阅读,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注重素质的培养,才能扮演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角色。

校友廖统生接受采访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原物理系)1984级校友 林惠生:此次受邀返校,我感到非常的激动与兴奋。在回校之前,我还特意去丰湖老校区逛了一圈,发现以前的教室桌椅全都变了,周围高楼林立,母校发展也越来越壮大了。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校期间要专注学习,扎实打好基础,学会把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当中,使学校学习的东西成为日后工作的宝藏。

校友林惠生接受采访

政史教育专业2000级校友 邓文明:大学让我学到了足够的专业知识,累积了人脉资源,学会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和道理。从2000年到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变化和师资变化都极大,我感到非常开心。师弟师妹们在校期间一定要充分挤时间多读书,以拓宽视野、助力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级4 班校友 苏科:我从教13年了,但经常带着家人回母校。惠州学院是我成长之路的起点。在大学时光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谦虚的态度、自学的能力以及低调的为人处世之道。与此同时,我还自学了魔术,让自己更好懂得了与人沟通的“艺术”。世界上没有一个行业是轻松的。建议师弟师妹们能够好好学习,多学几个技能去帮助自己成长,珍惜自己的青春,不要浪费大好的学习时光。

校友谢仕亮接受采访

广播电视学专业2008级1班校友 谢仕亮:我大学时光参加了校新闻中心、东江学子报、风辰诗社以及书法协会,这些经历让自己能够创作出许多作品,为日后能与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同台竞聘、从事文字编辑工作奠定了基础。母校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师生情浓。尽管工作多年,但这份情意依然如故,校友之间经常共享信息、互通有无,也会在特定的节日组团回学校和老师小聚。感恩母校让自己完成了从一个稚嫩学生到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的成长蜕变!希望师弟师妹秉承校训精神,珍惜时光,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大学老师和大学图书馆这两座巨大的‘珍稀宝藏’,为踏入社会积蓄好能量。

政法学院历史学专业2013级校友 陈旭:我觉得大学扩大了我的视野,改变了我的想法。在大学,我可以更多地接触到从全国乃至全世界来的人,触碰到很多新的事物和知识。而当我出去工作后,也时常会觉得读大学那时真的很幸福。”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努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为学校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政法学院2012级历史1班校友 谢旺君:大学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在大学的四年里,我也不断扎实锻炼自己的基本功,朝着自己的教师梦不断前进。大学是青春最美丽的样貌。希望师弟师妹们要学会珍惜美好的大学生活,多读书,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珍惜时间,珍惜大学遇到的机遇和成长的机会。

生物技术专业2008级校友 奚晓涛:大学期间参加过很多演讲、实验竞赛之类的活动,基本上系里组织的活动都会参加,这让自己的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次返校看到了母校不少的变化,母校发展比以往快很多,氛围也很好,真的非常开心!希望自己可以为母校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祝母校越办越好。

师生篇:祝福惠院 你我同行

生物科学学院 丁运华老师:我在学校任教多年,可以说是惠院发展史的见证者。如今,学校规模变得更大了,校园变得更美了,学生越来越优秀了,教师团队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了。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学生的成长就是我热爱工作的最大动力。希望同学们以惠院而自豪,也希望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高!

卜凌云老师接受采访

文学与传媒学院 卜凌云老师:我来校执教已有十七年,最大的快乐就是与学生相处愉快,时常互相交流与探讨学术。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在学业方面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无论在学校或是社会,学生都要不断学习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将学校的理念带到以后的生活当中,勤奋踏实做事,获得自我的成功。”这些年,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在逐步加强,课堂设备也在逐步现代化,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也感到十分惬意。祝福惠州学院72周年生日快乐,希望学校发展愈来愈好!

校友办 罗传宝老师:94年来到惠州,97年毕业留校,21年来,惠院的发展令人感慨!这几年学校在硬件设施等方面有极大的变化。新校区93年破土,最早的时候只有一栋少康楼和四栋宿舍,基础设施极不完善。94年我来到惠阳师专时,全校只有两个教授。现如今,学校基础设施、教育环境大大改善,发展今非昔比。希望广大校友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把“校友返校日”活动办得更好!希望学校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王冰霖同学接受采访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7级4班 王冰霖:校友讲座让人感慨万千,苏科师兄的新型上课风格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中文专业的学生,自己不仅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发展其他方面的技能,通过不断锻炼提升自我的高度,认清自己的方向,做到脚踏实地,在毕业后争取从事教师职业。时光如炬,岁月如梭,祝愿学校72周年生辰快乐、越来越优秀!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三班 杨锡盈:返校的校友我觉得都很优秀,他们工作后的那些经历也挺让我感触的,让我感觉在大学里真的要努力学习,积累人脉和工作经验。也很感谢学校能举办“校友返校日”活动,可以让我们借鉴师兄师姐们的成长经验。希望校友更多返校,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帮助,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像他们一样有所成就!

志愿者篇:服务校友 照亮自我

地理与旅游学院2016级学生 王志英:志愿者可以说是幕后工作者,总是默默无闻地付出,做着那些细小却又无比重要的工作。我曾经听过一个师兄说过,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个心字,而且我也发现这个心字都是在字的最下面。这也说明做志愿就是发自心底的,不必要去计较太多,否则就失去了最原本的意义。正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心情,让自己能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幸福。希望学校可以越来越好,以后我离开学校再次回来之后,可以看到我的母校更大的变化、更加优秀!

教育科学学院2017级学生 陈艾琦:志愿者始于热情,忠于责任,最后再陷于热情。所以做一个志愿者很简单,只要有满腔热情就可以;但是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也很难,因为能长久坚持下来的志愿者需要对公益兼具热情与责任,他们都是温暖而坚强、平凡而伟大的人。希望惠州学院有更多无私奉献、传递爱心的人,祝愿母校72岁生辰快乐!


文:校新闻中心 吴曦 谭心喻 廖梦如 钟玉莹 林嘉鹏 谢铟 邱锦旋 陈金漫   图:张悦 杨明恒 刘政 崔剑威

审稿:陈雄辉     审核: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