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部动态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大下乡活动

2020年09月16日浏览次数:706设置

本网讯 9月2日至3日,我校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王建兵教授带领青年教师曾晨园、吴奕童,前往河源市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和龙川县龙母镇大庙村开展暑期科技下乡服务活动,深入了解地方农业发展情况,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服务,推动产业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9月2日,科技特派员团队前往东源县黄村镇三洞村,进行科技特派员团队驻村授牌活动,三洞村村委书记何南阳、村副主任张育根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参加活动。

座谈会现场

会上,科技特派员团队了解到目前村里主要经济收入项目有水电站租赁、山楂、三华李、蜜柚水果种植、优质鸡养殖、农家乐民宿等众多特色项目。山楂种植已成为该村“一村一品”的名特优产业。但是在农业种植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山楂的深加工方面存在短板,三华李、蜜柚产量低、品质差、售价低和销路窄等问题。如何提高该村农产品的附加值,开发系列特色优质产品是目前急需的发展方向。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改善三华李、蜜柚品种和改良种植方式以达到提质增产的效果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并提出了可行的后续技术帮扶指导策略,参加座谈会村民们表示,增长了见识、理清农业致富的思路。

会后,科技特派员团队到蜜柚种植田现场查看情况,调研蜜柚的生产管理状况,为蜜柚的当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现场技术指导,确保蜜柚种植增产增收。

调研蜜柚种植基地现场

据悉,三洞村地处河源市东源县东北部,黄村镇西南部,距离街镇约4公里,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共528户,户籍人口2831人,常住人口618人。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0亩,林地面积62160亩,生态公益林面积50708.5亩,是一个山林面积达94%的行政村,距离县城96公里,历史上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较差。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46户。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重视和投入,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村部距高速公路出入口仅5公里。该村是广东省科技厅的帮扶对象,经过科技厅多年的帮扶和村干部及村民的共同努力,如今的三洞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万元,4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乡村环境及道路交通得到明显改善。

紧接到访位于龙川县的大庙村,这是科技特派员团队第二次到大庙村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活动。

在村委书记曾世豪带领下,科技特派员到油茶园基地进行现场勘查,针对茶油产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提高老茶树产量的措施,如翻土、修剪和高接换种等技术措施,若改良成功,茶油产量可以达到显著增产效果。关于后期的技术指导合作,特派员团队根据该村留村人员少,劳动力较分散不便于集中培训等特点,提出可以举行网络技术指导培训的讲座,给村民讲解具体的改良技术,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或转载的交流方式让每户村民能够灵活的了解并学习新技术,并通过网络能够进行持续的后续教学指导联系。该项建议得到村干部的认可,并期待后续的深入合作。

王建兵教授传授油茶改良技术现场

据悉,大庙村有悠久的油茶树种植栽培历史,茶油种植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现今约有4000亩的茶园,茶树生长期间不用化肥、不用喷药、油茶籽采摘到榨油整个过程纯人工加工、茶油品质好的特点,并已成立老茶树农民经济合作社,建立“村-合作社-村民”合作共建模式。据村委书记曾世豪反映,油茶种植未进行规范化种植,茶树挂果率不高,油茶籽小,总体产量低;同时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下,村内人口以留守老人为主,缺乏采摘劳动力;未形成品牌特色等问题。

生命科学学院负责人表示,下乡服务活动能够建立科技特派员团队与乡村的紧密联系和技术帮扶渠道,高校教师在振兴乡村建设中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年轻教师在帮扶的过程中可以得到锻炼。

 

文:曾晨园 吴奕童   图:苏利英 曾晨园

审稿:林芳花 方咏诗   审核:林少章   签发:金伟

文:  审稿:  审核:  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