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1月10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月”系列活动之名师示范课活动。惠州学院特聘教授、原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桂春教授在鹅城会议厅为教育科学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及小学教育专业2021级同学作报告。活动由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谢桂新主持。
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伟在线上致辞
院长陈伟指出,疫情当前,困难重重,但“艰难时刻亦是奋进时刻”,学校、学院、学科更应抓住新的发展机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随后,张桂春教授作了《(小学)教师“学习模式”形塑:认知与策略》的精彩报告。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张桂春教授以发人深省的三个问题作为开场,引发师生的深刻反思。接着,他以逻辑紧扣的讲授模式,从四个知识维度展开了精彩报告。首先,张教授以一个“成”字为切入点,论述作为“先生”的教师形塑自己的“学习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阐述了“成”“认知”“学习模式”和“优质教育”四者之间的逻辑关联,他提出“学习模式是决定人之所成的关键;而优质教育则是形塑学习模式的关键”等重要结论。其次,张教授从教师角色和职责、成功者经验、社会变化对教师职业的挑战、小学教师培养规格四个方面对形塑“学习模式”进行“意义建构”。第三,张教授对“学习模式”的理论认知进行讲解。他认为,在当下“学习型社会”中,“学习”已然成为“教育”的上位概念。作为教师应该系统学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流派的“学习”理论,把握“学习是学习者因自己的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持久变化”这个基本概念,进而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理念转变。第四,张教授为大家阐释了形塑“学习模式”的若干行动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学会“拜师”、“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链接、建构并融合两种“学习范式”、掌握“元认知”学习策略、建构“审辨性思维方式”、学会“反思性”“建构性”学习、学会“跨学科”“拓展性”学习等。最后,张教授以“人民教师”于漪先生的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作结,强调了师范生——(准)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形塑自己的“学习模式”,成为“独立自律的终身学习者”。
活动现场
副院长谢桂新作讲座总结。她指出,张桂春教授的示范课及“学习模式”形塑的授课内容,使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师范生以及师范生未来的教育对象都受惠无穷。讲座将促进大家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终身发展。这是一场具有现代性与针对性,且深具逻辑性与学术性的“名师示范课”,张教授不仅儒雅随和、学术功底深厚,亦深入浅出地将理论化繁为简,深受师生喜爱。大家纷纷表示,张教授的讲座见解独到,富有启发性、教育性,有助于广大师生提升关于“学习”的认知水平,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