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5日下午,由我校与南方科技大学主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三期“南惠丰湖青年论坛”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处罗丹教授、王保国教授,我校科研处处长蒋辉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赖国明教授出席论坛。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有关负责人、相关博士教师和学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论坛。
论坛现场
蒋辉在开幕词中向南方科技大学的青年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基本情况。他表示,南惠丰湖青年论坛第三期的顺利举办,更加深入地促进了两校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南方科技大学的“传帮带”作用,将持续助力我校科研、申硕等各项工作。
本次论坛特邀南方科技大学张峰巍博士、程然博士、王建坤博士以及我校阳树洪博士、张玉兰博士和郑建超博士作专题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张峰巍博士、程然博士、王建坤博士作报告
论坛上半场由南方科技大学罗丹博士主持。张峰巍副教授作“硬件辅助安全研究”报告,总结了其课题组近些年来在硬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X86、ARM等,并从不同体系架构介绍其课题组近年来硬件辅助安全的相关研究。程然副教授作“硬件可感知的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化部署”报告,介绍了如何将硬件指标(例如功耗、延迟和资源占用)纳入深度学习模型的考虑范畴,并利用演化计算实现高效的自动化模型设计,以确保模型性能与硬件资源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从而实现“硬件可感知”的深度学习模型自动化部署。王建坤博士作“当机器人遇上人工智能——机器人自主规划与决策”报告,介绍如何通过现有的机器人技术与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规划与决策,同时通过介绍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挖掘其在自主规划与决策技术方面的作用。
我校阳树洪博士、张玉兰博士和郑建超博士作报告
论坛下半场由赖国明教授主持。阳树洪副教授作“基于图谱理论的多视图数据聚类研究”报告,主要围绕“基于邻域多核学习的后融合多视图聚类”“基于核空间图学习的不完备多视图聚类”“基于自适应二部图的大规模多视图聚类”三个方面,介绍了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一个研究热点——多视图聚类。张玉兰博士作“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取证研究”报告,提出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造假变得越来越普遍,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图像安全类问题,例如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篡改图像在法庭上伪造证据,或者用篡改图像来报道虚假新闻,制造舆情事件,引导公众舆论,甚至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因此,需要发展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取证研究,并介绍了自己博士期间关于篡改检测定位方面的具体工作,对图像深度造假等安全问题等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等的图像取证进行的深入研究分析。郑建超博士作“基于MIMO和短包通信的无线网络性能研究”报告,就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低时延、高可靠性通信的需求,介绍了博士期间基于MIMO和短包通信的无线网络性能研究的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