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1日晚,教育科学学院在旭日楼621室举办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圆满落幕。本次培训以“校园心理情景剧作品鉴赏与创编”为主题,由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钟小川主讲,全院各班级心理委员及部分心理健康发展部学生骨干参加,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提升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进一步推动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理论赋能:解析心理情景剧核心价值
钟小川结合带队参加首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心理情景剧的定义与功能。她指出,心理情景剧不仅是艺术表达形式,更是“疗愈心灵的镜像”,通过角色扮演、问题外化和团体互动,能有效呈现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冲突,激发共鸣与思考。她剖析了心理情景剧“三要素”——舞台、人物与内容,强调“舞台即生活,创作需扎根真实案例”,鼓励学生从身边故事中挖掘素材,用戏剧传递积极心理能量。
钟小川讲解心理情景剧三要素
实操指导:破解创作难题
活动中,钟小川以教育科学学院曾获2023年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百佳剧目的原创心理剧作品《努力成为自己的光》为例,与在座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如何把如何写剧本、如何突出心理冲突、完整呈现故事情节。针对学生创作中常见的“主题空洞”“冲突弱化”等问题,钟书记提出“三步创编法”:一是以小切口聚焦典型心理议题,如学业焦虑、人际边界等;二是构建“问题-挣扎-成长”叙事框架;三是运用替身、独白等心理剧技术增强感染力。
沉浸体验:鉴赏深化认知
为强化学习效果,与会师生共同鉴赏了首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作品《青春不是黑白色》,以便心理委员直观了解如何从专业化、技术化和艺术化的角度打造一部制作精良的心理情景剧作品。钟小川鼓励同学们从校园生活细节中挖掘素材,关注青年群体的心理议题,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情景剧元素,创新朋辈心理辅导形式。
本次社区美育活动以艺术为载体,深化了学生对心理健康议题的认知,激发了校园文化创作的活力。教育科学学院表示,未来将持续打造多元美育实践平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