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3月28日下午,惠州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研讨暨2025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在旭日科技大楼B座1608会议室召开。惠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宾亮,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张竹,广东德赛集团法律合规部总经理余孝海,惠州市惠融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理事兼执行秘书长杨璐,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素芳,广东宝晟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江迪彪、涉外业务部部长江珊珊,广东华商(惠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永玲,广东卓凡(大亚湾)律师事务所律师魏瀚锐等专家应邀出席会议。学校教务部部长蒋辉、政法学院党委书记曾蔚阳、院长蒋炜及政法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蒋炜主持。
蒋炜介绍了研讨会背景及法学专业建设情况,强调本次会议旨在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完善2025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法治人才的新需求。
蒋辉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涉外法治工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校将通过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教学质量等举措,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教育理念;二是严格遵循教育部指导意见,科学制定培养方案;三是加强人工智能与涉外法治领域课程建设。他表示,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学校必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为法治社会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作出贡献。
研讨环节,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根据各自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情况,对《惠州学院2025版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惠州学院2025年涉外法治人才班培养方案》提出修订论证意见。关于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设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课程、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引入行业导师授课、丰富嵌入式课堂教学形式、拓宽学生实习的行业及领域、组织学生参加高质量学科竞赛等方面意见;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家们就培养定位、培养对象、培养周期、课程设置、学生涉外法治实务技能培养、涉外实践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
曾蔚阳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会议是政法学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实践。学院将坚持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理念,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充分吸纳专家意见,确保方案修订落地见效;二是深化校政行企协同,完善育人平台建设;三是加速涉外法治班建设进程,动态优化培养机制。他期待各单位持续支持,共同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本次研讨会凝聚多方智慧,与会单位均表示将提供资源支持。学院将系统梳理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升法学专业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