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部动态

【基础教育名师进校园讲座第620场】 ​教育科学学院:惠州市富民小学副校长任萍来我校开展专题讲座

2025年11月24日浏览次数:12设置

本网讯 为帮助小学教育专业学子精准衔接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11月20日,惠州学院“基础教育名师进校园讲座”邀请到惠州市富民小学副校长任萍,为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开展“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专题分享,共同探索新课标下的教学与成长路径。

任萍介绍2022版新课标修订主要思路

讲座伊始,任萍以一线教学场景和自身经验为切入点,直指作为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四个核心点:第一是利他,即提供情绪价值,读懂学生;第二是坚守岗位练兵,打铁练就自身硬,提升语文教学“听、说、读、写、梳”的能力;第三是改变思维方式,任萍指出部分教育者“线性利他思维”的习惯是问题根源,呼吁同学们以“系统思维”破局,以输出为本,逆向倒推;第四是解决问题,任萍根据自身实际经验传授给同学们两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利用手机大数据推送功能、学会查找和解决知识盲区,同时她还分析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五个不够”,即素材不够、认知不够、知识储备不够、数据不够、才艺不够以及社会化不够。

随后,围绕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任萍解析了其“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修订逻辑,明确课程方案三大核心调整:优化“道德与法治”“艺术”等课程设置,独立设置劳动与信息科技课程,以及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标准。关于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任萍提出“要做AI时代不被替代的好老师”的核心主张,明确三大成长方向:提供情绪价值,立足学生视角;重组课程能力,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学习共同体,关注政策导向与社会需求,同时重视自身职业幸福。讲座尾声,任萍提到教资面试的技巧,提醒同学们兼顾“外在精神气质”与“内在专业热爱”,以“先大方向后细节”的逻辑展现自身的思考,避免模板化表达。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是惠州学院“基础教育名师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一线名师的经验分享,有效衔接了师范教育与行业需求,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实践动能。

文:教育科学学院  审稿:金艳 谢志雄  审核:刘曼曼  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