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美术与设计学院特别邀请中学美术一级教师邓惠英老师莅临学校,开展“基础教育名师进课堂”专题讲座。邓老师以“数字赋能美育,深耕项目化教学”为主题,对新时代美术教师的使命、教学创新实践以及职业成长路径进行了解析,为有志于投身基础教育的师范生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操作价值的指导。

邓惠英在讲座中
针对新时代美术教师角色定位模糊这一问题,邓惠英对职能跃迁全景进行拆解,指出美术教师需从传统的技法传授者转变为涵盖审美启蒙、跨学科项目设计、德育渗透与心理辅导的多元育人者。结合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这三大场景,清晰勾勒出核心素养模型,使同学们明确了能力提升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创新板块,邓惠英聚焦数字赋能与项目化教学这两大关键要点。一方面,详细阐释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等数字工具的应用场景,并结合《天工AI分析课例》等实操步骤,演示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以“小小插花师”等真实项目为例,指导学生将备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素材。同时,邓惠英以《画中有话:最可爱的人》作为示范课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赏析高潭革命历史作品、创作静态绘画并运用人工智能等相关工具实现动态化表达,将红色文化传承与数字技术创新相融合。

讲座现场
面向师范生的成长,邓惠英结合自身教研经历给出建议:大学期间需夯实专业基础,兼顾硬技能培养与资格证备考,找到擅长领域深入钻研;未来从事教育工作后,要运用课程重构公式开发特色课程,借助区域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社群资源,实现从经验积累到研究成果输出的跨越。
此次讲座不仅让美院学子掌握了数字美育与项目化教学的实操方法,更明晰了新时代美术教师的职业价值与成长路径。邓惠英“以美育人”的教育信念与终身学习的实践精神,激励同学们未来既要扎根教学一线,更要善用技术与创新思维,成为乡村美育与数字教育融合的践行者。

合影
邓惠英,中共党员,现任惠东县马山学校科组长,同时兼任惠东县美育专家、惠东县名师工作室成员、惠东县核心组成员等职务。她曾获得“惠东县优秀教师”称号。她以“绘画对留守儿童的积极影响”为核心研究方向,致力于通过美术教育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灵慰藉与成长的平台。她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教学场景从教室延伸至自然之中,创新开设《小小插花师》《传递爱——植物贺卡制作》等第二课堂课例。她的实践成果荣获了“广东省乡村美术教育优秀奖”,并在乡镇兄弟学校广泛应用,为乡村美术教育提质增效注入了鲜活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