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部动态

【纵向帮扶系列报道】美术与设计学院:赴博罗开展四场纵向帮扶活动

2025年08月06日浏览次数:12设置

本网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科学普及深入基层,助力乡村基础教育和美育发展,2025年5月,由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龙门农民画、广东省美育名师李帆工作室、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博罗县第二中学、博罗县石湾中学、博罗县龙华中学、博罗县白莲湖小学承办的龙门农民画“走进社会学”科普系列活动暨基础教育帮扶“三所学校”活动在惠州市博罗县拉开帷幕。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梁小荷、甘一兵,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主任李晓斌、美术系教师黄燕进、美术系教师林宇及美术系卓越班学生孙宇杭、刘欣婷等,同赴博罗县四所学校开展科普送课及基础教育建设研讨会。

第一站:博罗县第二中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师生团队,携带着色彩斑斓的龙门农民画艺术,走进了博罗县的四所中小学,为当地学子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农民画中的上灯节》主题课程。上灯节的风俗始于汉朝,“上灯”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灯”通“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

课程中,卓越班学生孙宇杭为二中的同学们介绍并赏析了龙门农民画的历史与艺术特点,并以“中国娃娃”形象代入,引领同学们寻找和发现龙门农民画中的“娃娃”们,并用黏土等工具制作形象各异的黏土娃娃。

课后,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师生团队、博罗县第二中学美术科组教师团队及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共同进行了美术教研相关研讨。

博罗县第二中学帮扶现场

第二站:博罗县龙华中学

本次活动以龙门农民画为载体,巧妙结合博罗县本地深厚的民俗文化节日“上灯节”,旨在通过科普送课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俗节庆、感知乡土文化。课程将农民画的艺术语言与上灯节的传统习俗、社会意义相融合,通过剪纸“一拉多人”的技法生动表现“上灯节”的寓意和内涵,课堂中教师通过技法演示和互动,让静态的画作“活”起来,与上灯节的寓意相吻合。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农民画独特的色彩和构图来表现自己理解的上灯习俗,课堂反响热烈。

课后,惠州学院师生团队与龙华中学美术科组教师进行了美育师资建设与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的专题研讨会,尤其在美术教师职前与职后发展建设的探讨中进行了深度的交流。

博罗县龙华中学帮扶现场

第三站:博罗县石湾中学

博罗县石湾中学美术科组负责人王成育及科组美术团队为惠州学院师生团队详细介绍了该校在美术方面的建设与成就,其美术特色课例、本土特色研究课题及一系列的非遗传承活动,让惠州学院师生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科普课程活动中,惠州学院师生为博罗县石湾中学的同学们赏析了龙门农民画的历史与艺术特点,介绍了乡村居民们在上灯节这天的仪式活动,以“毕加索风格”的形状与色彩特点代入,带着同学们寻找和发现龙门农民画中的不一样的人物造型色彩,并用黏土等工具制作他们自己的“中国娃娃”,同学们纷纷做出创意多样的形象,好玩又热闹。

随后,惠州学院师生团队与博罗县石湾中学美术科组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并达成了教研合作、平台建设、双向培训等方面的初步合作意向。

博罗县石湾中学帮扶现场

第四站:博罗县白莲湖小学

活动最后一站来到充满童趣的白莲湖小学,科普课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课程设计更富趣味性和互动性,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图画,向孩子们介绍上灯节的由来和热闹场景。孩子们用稚嫩的剪法,在教师引导下,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多人点灯剪纸图”,欢声笑语充满课堂。

课后,白莲湖小学美术组团队、市教科研院团队与惠州学院师生团队一行开展了基础教育美术教研与建设发展的研讨会。

博罗县白莲湖小学帮扶现场

本次“走进社会学”科普暨帮扶活动,是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龙门农民画、广东省李帆美育名师工作室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优质美育资源下沉基层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基础教育“三所学校”活动中的一次实地活动。活动不仅有效普及了社会科学知识,提升了博罗县四所中小学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更以美育为桥梁,精准助力了博罗县基础教育、美育建设方面的发展。通过将省级社科普及基地的资源引入县域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有力支持了地方美育师资和课程的提升,为乡村文化振兴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同时,也加深了惠州学院与四所学校的联系,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打下基础。

文:林宇  审稿:李帆 谢志雄  审核:刘曼曼  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