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3日,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张菁秋、张一凡老师带领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60余名学生参加“双百行动•文旅帮扶”写生活动。他们走进和平县楼镇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妙笔绘醒狮”为主题,开展非遗文化劳动体验活动,在笔墨交融间感受本土非遗魅力,享受创意之美。

活动现场
楼镇村醒狮是河源市非遗,文化历史悠久,其狮头制作工艺独具特色,从竹篾扎架的骨架塑形,到纸张裱糊的基础打底,再到彩绘点睛的细节勾勒,每一道工序都承载着非遗传承的匠心,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
在狮头白模赋色环节,有的同学秉持传统理念,精心调红、黄等经典配色,尽显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有的同学大胆突破传统框架,运用撞色设计、几何纹样等现代视觉元素,为狮头注入潮流气息,让传统非遗与当代设计理念碰撞出新颖火花。
在三个多小时的创作过程中,工坊内讨论声、画笔摩擦声交织。面对配色协调、纹样布局等难题,各小组学生主动交流思路、互帮互助;看到其他小组的创意设计时,大家纷纷借鉴学习,现场氛围既充满创作的专注,又洋溢着协作的活力。当素净的狮头模型逐一蜕变为色彩饱满、神态鲜活的作品时,学生们纷纷举起自己的“专属醒狮”拍照留念,成就感与自豪感溢于言表。

醒狮作品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难掩兴奋与感慨。他们纷纷表示,这次非遗体验活动,让他们真切地认识到,非遗并非陈旧的“老古董”。地方文化里蕴含着中式审美,自己将来的设计作品中融入醒狮元素会更有底气。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劳动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
这堂“美育+劳动教育”课由李帆精心设计,为确保课程质量与实践效果,工作室美育导师团队提前深入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和平县地域文化特色反复打磨课程细节,让这堂课程既成为工作室赋能广东省“双百行动”的重要美育浸润载体,更成为一堂让参训教师深度参与非遗制作、感受劳动魅力的研学实践课,实现美育理念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
接下来,我校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协同,加强与和平县政府、楼镇非遗工坊的战略合作,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高校人才培养、实践创新的结合路径。通过将楼镇彩扎这一非遗项目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及毕业生创作环节,推动非遗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