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惠院

【南方日报】对接地方主导产业 支撑惠州创新发展

2017年06月22日浏览次数:1983设置

原文链接:南方日报2017年6月21日第A01版,http://www.southcn.com/nfdaily/nis-soft/wwwroot/site1/nfrb/html/2017-06/21/content_7646658.htm


高端访谈篇——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谈本土高校支撑惠州创新发展:

要做惠州产业的技术中心、科技中心、人才基地


注重本土科研创新,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27,500万元。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高校,惠州学院在产学研成果转化方面何以取得如此成绩?

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表示,不论是惠州调整产业结构之时,还是提出建设“现代化绿色山水城市”之当下,惠州学院都在积极思考,将在其中扮演何种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此,该校为自己打入“地方基因”,实现与地方主导产业的对接、与地方社会需求的对接,要做惠州产业的技术中心、科技中心、人才基地。

6月22~24日,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将在惠州举行。作为惠州市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惠州学院与众多国际国内名校同台“竞技”,将有怎样的表现?

近日,惠州学院校长彭永宏接受南方报业科交会全媒体报道小组采访,精讲理工科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之路。

看盛会:科交会倒逼大学科研创新

南方日报:作为科交会举办地的唯一一所综合性本科院校,惠州学院对于此次高校科技成果交易合作盛会有何种期待?

彭永宏:高校服务地方的核心成果之一便是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撑当地创新发展。趁着科交会在惠州举行的机会,我们将迎来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是广大师生了解各个行业领域前沿发展的机会, 是与高校、企业间建立合作的机会,是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是一次寻找差距的机会。对于此次机会的重视,促使我们专门研究、制定了对接方案,一方面,遴选了30多项转化得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在科交会上进行重点展示和推介;另一方面,承接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工作,服务好本次盛会。

彭校长说,高校研究成果无法实际转化,给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首先,高校科研人员研究项目立项时,仅注重跟踪国内外前沿性研究,而对研究项目的知识产权、企业需求和市场前景等重视不够,没有与企业联合、走向市场的意识。再者,过去,高校的人才选拔和职称评聘制度过于重视论文和成果获奖,没有重视将产学研成果转化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在职称评定、晋升、绩效等方面未能有效落实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引导作用,致使科研人员在参与产学研合作中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进去。

科交会的举办是对产学研“两张皮问题”的一次比较好的解决,也是一个好的开头,一方面将高校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将企业家对于市场的把握直观地呈现在高校面前,倒逼高校实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

南方日报:届时,惠州学院将带哪些项目参与科交会?有哪些亮点?

彭永宏:惠州学院研发的称重物联网大数据测控、智能商用电磁炉、荔枝果酒和果醋产品技术研发、智慧内衣、高分子材料、废水处理剂等科研成果将亮相。在这些项目中,有的是拥有完全自主产权,还有11项是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果,技术含金量高,涉及电子、信息、化工、生物、计算机软件、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

惠州学院一直以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在此次参展的项目中已被企业应用于生产并取得实际经济效益人就有9项,在农作物育种、新材料制备、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完成多项产学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27,500万元。在注重项目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同样看中项目的社会效应,以刘桂林教授研究的“荔枝害虫生态控制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建立了荔枝害虫生态防控技术体系,既促进了荔枝的增产,也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累计推广面积多达20多万亩,为果农实现增加产值,数以万计的农户获得难以估量的实惠。该成果获“惠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谈服务:服务惠州产业发展 惠州学院广接地气

南方日报:惠州学院作为惠州的最高学府,在服务惠州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哪些成功探索?

彭永宏: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惠州学院的重要使命。我们不仅注重与企业的技术合作,更突出对区域发展和产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一直以来惠州学院都把惠州的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布局学科的依据,在惠州构建“2+2+N”现代产业体系的当下,我们随之进行专业调整,降低某些紧适专业的招生人数,同时增加理工科专业的招生比例,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新增8~10个理工科专业,力争理工科学生比达到55%至60%。

目前,惠州学院与政府、企业、高校及有关社会组织合作,建立三十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创新平台,搭建教师科研团队与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强化对于惠州主导产业的创新力和贡献力。同时,利用这些平台,惠州学院为惠州县区乡镇及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多领域、多层次的服务。近年,学校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呈“井喷式”增长,截至目前,共获得授权专利376项,包括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 152项,外观专利186项,其中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占比为50.3%。

衡量一个学校对社会的贡献不仅要看学校的科技服务能力,还要看学校的人才培养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这就不能不说到师范类、社科类应用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惠州学院所培养出的法学专业、社工专业,以及王牌的师范专业的学生都十分优秀,在人才市场上备受青睐,很好地服务了惠州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惠州学院始终把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服务地方的核心使命。未来5~10年,惠州学院将以省市共建、校地共建、应用型高校转型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理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步伐,使综合实力达到广东省同类本科高校的先进行列,力争进入高水平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国家队”,并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将惠州学院升级、更名为惠州大学。

展未来:加快理工科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步伐

南方日报:面对全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应用型高校建设竞争的新态势,惠州学院如何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

彭永宏:高校科研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教师有很好的科研、教学能力,学生的科研自然不会差。我们目前稳步推进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引进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组建相应的科研团队,并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目前,学校正规划投入重金建设科研中心,建成创新驱动的发动机和惠州市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为区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另一方面,提高特色专业办学水准,进一步拓展与当地产业园区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我校特色产业学院创建工作,建立校外教学科研平台,开展形式更为丰富的校企合作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底,惠州学院聘请了夏佳文院士和王复明院士作为特聘教授,他们将分别领衔开展“重离子治疗癌症肿瘤装置”、“工程非开挖探伤检测与修复关键技术”等的研发工作,这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必将带来产业化效应,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惠州学院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等方案和办法,支持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人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通过成果转让获得收益,奖励在转化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原则上酬金比例不低于转让收益的80%。2015年12月,学校还专门注册成立了惠州惠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学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平台,负责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企业,推进科技产业化等工作。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科研奖励办法,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专利、社会服务工作、科研奖等的激励和奖励力度,建立健全科研创新供需对接机制,搭建科研创新信息共享平台,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南方日报记者/黄珊 通讯员/金伟,本文根据报纸原文稍加修改。